汉查查 » 古汉语字典“浣”文言文意思“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繁体:浣(简繁同形)
拼音:huàn
“浣”字的古汉语解释 huàn1.动词 洗涤。《史记·扁鹊传》:“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2.名词 唐代规定官吏每十天休息沐浴一次叫浣。李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复此休浣时,闲为畴昔言。”
【又】每月上旬、中旬、下旬为上浣、中浣、下浣。
“浣”国语辞典解释 huǎn动词 1.洗滌、洗濯。《廣韻.上聲.緩韻》:「浣,濯也。」 唐.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2.滌除、消除。唐.馬載〈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 「積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 名词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後借作為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明.張自烈《正字通.水部》:「澣(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 『公假月三旬。』今皆襲用之。省作浣。」 wǎn(一)之又音。“浣”康熙字典解释唐韻集韻𠀤胡玩切,音換。濯衣垢也。一曰滌也。史記·萬石君傳身自浣滌。 又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𠀤音緩。 又古緩切,音管。義𠀤同。 又戸版切,音睆。水名,在江夏。水經注辱水,出于鳥山,俗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浣水口。 又江口。廣輿記雲南臨安府寧州有浣江。本作𤃬亦作澣。“浣”形意通解「浣」乃「𤃬」之或體,而「𤃬」後書作「澣」,參見「澣」。相关查询渖沬淥淩沴濬轘讙絙濆摐浺湢嚾浊壮庄妆撰馔涨沾澡源浴淤油浥漾演+古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