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謠(李白詩作):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

箜篌謠(李白詩作):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

箜篌謠(李白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白詩作漢樂府詩

《箜篌謠》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前四句用比喻言交友須慎重,並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之典範;中間四句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全詩用古辭鑄新意,其間議論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箜篌謠創作年代:唐代作品體裁:樂府詩作者:李白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箜篌謠1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2。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3。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4。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他人方寸間5,山海幾千重。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6。開花必早落7,桃李不如松。管鮑久已死8,何人繼其蹤?注釋譯文詞語注釋1.箜篌謠:《樂府詩集》謂《箜篌謠》,不詳所起;《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2.嚴陵及光武:據《漢書·逸民傳》:“嚴光,字子陵,會稽姚餘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劉秀同學。光武即位,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後人稱他所居游之地為嚴陵山、嚴陵瀨、嚴陵釣台等。詩文中常用其事。光武,即東漢光武帝劉秀。3.“周公”二句:典出《史記·周本紀》。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西周初期政治家、軍事家,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大聖,偉大的聖人。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不服,揚言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和商紂王之子武庚一起作亂。周公三年東征,平定了管蔡之亂。管叔、武庚被殺,蔡叔被逐。4.“漢謠”二句:語出《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講的是漢文帝與淮南王兄弟之間的恩怨故事。5.方寸:指心。6.九疑峰:也作九嶷山,一名蒼梧山。在湖南寧遠縣。相傳虞舜葬於此。《水經注·湘水注》:九嶷山蟠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7.開花:一作“多花”。8.“管鮑”句:典出《史記·管晏列傳》。管鮑,指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管仲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管仲家貧,經常占鮑叔牙的便宜,但鮑叔牙始終待他很好,不因為這些事而有怨言。不久,鮑叔牙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兩位公子爭奪君位,最終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當時管仲被囚禁,鮑叔牙知道他才華過人,於是將他推薦給齊桓公。後人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白話譯文上天切莫登著龍上天,爬山切莫騎著虎。古來貴賤結交而心不移者,唯有嚴子陵與漢光武帝。周公被稱為大聖人,也不容下管叔與蔡叔。漢謠唱的“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說盡了漢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的兄弟恩怨。兄弟尚且與路人一樣,我的心要服從誰呢?人心方寸之間,便有山海幾千重。輕信了朋友,對著面,心裡也像隔著九疑峰。花開必有花謝,桃李樹不如松樹堅貞。管仲與鮑叔那樣的友誼早已消亡,何人可以繼承他們的風尚?創作背景《箜篌謠》是古樂府舊題,李白此詩是借用舊題名而作。今人裴斐認為不知此詩作於何時。但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集釋匯評》將此詩繫於至德二載(757年),乃李白在潯陽獄中所作。作品鑑賞整體賞析此詩表達了詩人對結交摯友之難的慨嘆。全詩可分為三段。前四句為第一段。首二句比興,要想升天飛仙,千萬不要騎龍;要想遊歷河川,千萬不能騎著老虎。此喻交友須慎重。三四句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的典範,就像東漢的嚴子陵和光武帝一樣。中四句為第二段,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周公為事例一,其雖堪稱古代的聖賢,可其兄弟管叔和蔡叔卻對他惡意陷害;以及漢文帝容不下淮南王,將他流放之事,為事例二。末十句為議論,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間的感情隔閡應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輕言”二句謂不可輕信、輕托朋友。“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輕諾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濫,是“輕言”二句的形象化。結尾二句呼喚對交友古風的重現。此處議論部分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綜觀全詩,此詩衍化古辭“結交在相得,骨肉何必親”而來,但鑄以新意。名家點評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白之受知,明皇禮遇殊絕。當時王公貴人交遊亦眾,潯陽既敗,莫為省記,故以嚴陵光武及管鮑為比,言管蔡者事之緣起如此也。卒之為白納官贖罪者,郭子儀也,亦可以無憾矣。(《唐宋詩醇 》上卷)中華上編特約編輯瞿蛻園、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朱金城:此詩亦有所指,觀其引管仲及淮南事,疑亦與永王一案有關。(《李白集校注》)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朱宗堯:詩中引典據史,旨在發揮“結交當有終始”,“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和節概。深味詩的末句當可得之。詩中也譴責了骨肉相殘的醜惡現實,只是兼及之。(《李白大辭典》)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李白像

相關詞條

箜篌謠(李白詩作)《箜篌謠》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前四句用比喻言交友須慎重,並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之典範;中間四句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

箜篌謠(漢樂府詩)《箜篌謠》創作於漢代,屬於《雜歌謠辭》。詩中多處採用比擬的手法來說明講交友知心、聽言識人的道理。《箜篌謠》是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所寫的一首詩作。該...

雜歌謠辭·箜篌謠《雜歌謠辭·箜篌謠》是唐代李白創作的詩詞。...... 《雜歌謠辭·箜篌謠》是唐代李白創作的詩詞。作品名稱 雜歌謠辭·箜篌謠 創作年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作品體裁...

箜篌謠二首寄季長少卿《箜篌謠二首寄季長少卿》 作者是陸游 ,是一首宋朝時期的詩詞。...... 《箜篌謠二首寄季長少卿》 作者是陸游 ,是一首宋朝時期的詩詞。作品名稱 箜篌謠二首...

箜篌引(詩歌作品)在我國歷史上,廣泛傳頌的有4個叫做”箜篌引“的詩歌作品,分別是:1、箜篌引-作者:曹植;2、箜篌引-作者:王昌齡;3、李憑箜篌引-作者:李賀;4、箜篌引,又名〈公...

箜篌引(曹植詩作)《箜篌引》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一首游宴詩。此詩通過歌舞酒宴上樂極悲來的感情變化,抒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感慨,展示了建安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表達了人生...

雜歌謠辭46. 李白《雜歌謠辭·箜篌謠》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

寄書3、宋 陸游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二:“寄書何時到, 江漢春茫茫。”4、元:楊維楨《題蘇武牧羊圖》 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寄書元有雁,食雪不離羊....

熱門詞條

美而廉

賽鴿天地

Fairy

前輩

職業安全衛生法

subtotal

賓士GLE級

凱文·米特尼克

哈瓦那咖啡館

權梨世

魔塔遊戲

名士

音樂童年

薄荷島

天下男修皆爐鼎

甲醛檢測

morning

咕咕霍夫

annual

Sierra

2002

機車

Ritz-carlton

蝦米音樂

Mn

HaMi

行政訴訟

披沙揀金

相关推荐